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11-03 16:38:22 来源:文汇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同时点名“脑机接口”作为未来产业六个方向之一,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条未来产业的重点赛道,上海正加速探索新应用,拓展新场景。
如果说此前几家代表性企业聚焦“读脑”——通过植入电极“探听”和解码大脑信号,推进临床研究;近期新亮相的一批成果,则将关注点转向“写脑”——不仅能读取脑电信息,还能向大脑输入信号,以治疗抑郁、厌食等脑病或为失明者重建视力。
日前,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首栋空间载体落成,并以一场高规格的产业聚会完成对外“首秀”。用上海国投公司总裁戴敏敏的话说,就是要让最懂技术、临床、政策和投资的人坐在一起,“多点发力”推动颠覆性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这场“脑机智汇”沙龙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生态伙伴,其中包括多个在新赛道上取得新突破的脑机创新团队。
脑机接口研究有两大方向:一是读取大脑信息并解码,从而了解“大脑里发生了什么”;二是通过深部脑刺激等,主动调控脑功能,治疗脑疾病。这两个方向被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守岩分别称为“读脑”和“写脑”。他认为,“读脑”研究了近50年,相关技术日趋成熟;而在“写脑”方面,近年来也开始出现突破,包括孙伯民团队的工作。未来,“读脑”和“写脑”的融合将为脑疾病治疗开启新的可能。
事实上,过去一年,上海围绕国家战略,全力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博睿康、阶梯医疗、脑虎科技等成为第一批交卷的企业。博睿康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全国率先进入创新通道,帮助高位截瘫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阶梯医疗开展了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让失去双手的患者玩起了电脑游戏;脑虎科技在全球首次实现语言和运动信号双解码……总体上,这些“读脑”成果都是为患者重建了通向外界的神经信号通路。
与此同时,在相对低调、但同样前景广阔的“写脑”领域,上海的布局也已有所斩获。除了脑疾病治疗试验,还包括复杂的感觉重建。上海明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冰透露,他们刚刚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复杂图形叠加颜色的视觉重建IT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利用脑机接口对大脑特定位点进行电刺激,不仅在意识中生成一个“幻视”光点,还能较精确地控制其色彩。刘冰表示,和采集脑电信号相比,“写入”的算法更难,对精度要求更高,此前只有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对视觉重建有所涉猎。作为一家创业企业,明视医疗计划在明年完成一例盲人植入手术,让患者重新“看到”彩色图形;而远期目标则是用脑机接口和摄像头,帮助摘除眼球的患者重建大约0.3到0.5的视力。
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劲松透露,他们正和相关企业一道,对“言语想象”进行解码和编码,希望能让人与人的交流无需开口,靠类似“心灵感应”的方法就能完成。复旦大学也围绕“写脑”集聚资源,组建了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聚焦疼痛、帕金森病、癫痫、睡眠障碍等的神经治疗研究。
“读”“写”并进,这是当前上海脑机接口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正按照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的“四位一体”机制,落实脑机接口和未来产业相关顶层设计,力争到2030年后,将上海脑机接口的产业规模从目前的10亿元左右提升到百亿甚至千亿量级,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记者 张懿)
编辑: 赵玉恒 责任编辑:尚燕华